作者: 張紅艷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0-07-10 11:15
日前在定陶區(qū)冉堌鎮(zhèn)劉莊寨村東南的金銀花家庭農場采訪,記者看到泛著青綠的金銀花隨風搖曳,散發(fā)著淡淡的清香。采花手們正在田間忙碌地勞作者,一簇簇金銀花承載著他們脫貧致富的希望。農場主聶元嶺讓金銀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“幸福花”。
聶元嶺走在田間,時不時蹲下來指著一株株金銀花告訴記者,哪些部位要摘掉,如何識別、處理雜草。聶元嶺介紹,和玉米、小麥相比,管理金銀花要輕松得多,但每畝的收入比起種小麥和玉米來說要翻上好幾倍。金銀花的名字賦予其高貴身價,種下金銀花遍地生“金銀”。
2017年3月,聶元嶺在冉堌鎮(zhèn)劉莊寨村建起了金銀花家庭農場,從起初的幾畝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800多畝,另外還種植了桃樹和山藥。目前發(fā)展到一產是基地,二產是烘干加工廠,三產是電商。用工最多時要400多人,金銀花5月份左右開花,要連續(xù)開上4個月。
以前產品銷路粗放,采花后直接賣鮮花,在鎮(zhèn)里扶持下,聶元嶺今年上馬了深加工項目,成立了電商平臺,延長了產業(yè)鏈,不僅銷售收入增加了,還可新增加40人的就業(yè)。目前現(xiàn)有的鮮花滿足不了烘干量,因此他在鄄城縣和河南省濮陽市新設了鮮花收購點收購鮮花。
農場照顧殘疾人,共吸納30多名殘疾人就業(yè),平常打工每天開50元工錢,忙時摘鮮花按每斤5.5元付工資,比正常人1斤多給1元,增加了殘疾人的收入。2018年7月開始,農場成為菏澤市殘疾人創(chuàng)業(yè)就業(yè)培訓基地。
史現(xiàn)平今年49歲,家里有一兒一女,兒子在外打工,女兒上七年級,妻子在家種地。他因腦出血后遺癥,造成左腿殘疾,干不了重活。從家里騎車到金銀花基地打工只需十分鐘,在這里打打頂,花開時摘花,一上午掙個三四十元,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困難。袁莊村聾啞人邵賢華,在家門口的金銀花農場打工,一月能掙3000多元。甘新綏原先在北京打工,父親年紀大了需要照顧,2017年他來到農場就業(yè),一月能掙兩三千元。
聶元嶺說,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外出打工時間普遍延遲了許多,但有了金銀花,群眾在家門口打工,收入不比往年差。作為村兩委成員的他,表示將繼續(xù)擴大金銀花種植規(guī)模,讓金銀花在助力脫貧攻堅的路上開出“幸?;ā?。
記者 張紅艷